不知从何时起,京城人士短途出游度假,多了一个景点叫古北水镇。去年此时,与影友一起到访,摄影加旅游,非常陶醉。依稀记起二十多年前,单位组织春游,攀登司马台水长城的情景。今昔对比,旧貌换新颜,天翻地覆。不禁感慨创意的力量、资本的力量、建设的力量。 春花伴倒影 原来这古北水镇旅游度假区,是由IDG 战略资本、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、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能源投资(集团)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,大手笔,据说总投资额达40多亿,2014年开业,至今才五六年时间。 璀璨灯光下,古北水镇仿佛晶莹的琉璃
垂柳轻拂宝塔 古北水镇,坐落在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,司马台长城脚下。我们当年见到的司马台水长城,是因为修建司马台水库,使部分残长城淹入水中而得名。古北水镇建设中,对这个水库和汤河水系进行综合整治,引水入镇,以三个原始村落为基础进行了重新构建。总占地面积9平方千米,保存有精美的山地四合院建筑43万平方米。担任总规划师和设计师的,就是操刀乌镇项目的陈向宏先生。 窗影 鱼跃树梢 江南江北哪会一般同 有人说古北水镇复制了江南水乡乌镇,是它的孪生兄弟。《红楼梦》第70回柳絮词《西江月》中有一句:“江南江北一般同”,真是这样吗?非也,此水镇非彼水乡也! 游船停在花丛中
我没去过乌镇,但去过几个网红的江南古镇:周庄、南浔、西塘……周庄去过两次,因为开会,主办方还特意安排在周庄住过一晚,得以观了日景又观夜景,印象深刻。 可爱的虎头鞋
一位姑娘自带道具拍写真,我也蹭拍一幅水镇静物
感觉古北水镇确实有江南水乡的影子,所谓“隔溪春色两三花,近水楼台四五家”;“竹篱茅舍,酒旗沙岸,一簇成村市”;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”。那英华书院、月老祠、司马小烧酒坊和永顺染坊等建筑主题,还有河道中人力摇橹的游船,确实渲染了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特色。 英华书院的灯光门楣
游船框中行
可是,平原上的江南水乡是少见山的,更离边关冷月的长城很遥远。而古北水镇所处的古北口,历史上就是军事重地,号称“燕京门户”,“京都锁钥”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,层峦叠嶂,巍峨险峻。背靠的司马台长城,就曾由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又带兵驻守。这里的景物,除了体现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,更多了边关重镇的阳刚之魄。让人想到“都护铁衣冷难着”、“将军金甲夜不脱”的艰辛,“角声一动胡天晓”、“虏骑闻之应胆慑”的豪迈。 远处的司马台长城成了一条镶嵌在深蓝色天幕的金线
杨令公祠、八旗会馆、震远镖局、密云大戏楼等建筑主题,还彰显着老北京文化或称北方文化的特色。水镇入口处修成城门的样子,蕴涵着都城文化的意味,也是一般江南水乡体会不到的。 河水如镜,影友拍摄
与影友同行方便留下自己的“靓照”,影友如歌拍摄
依水而建的江南水乡,都是线性的水岸街景,间或造一座二层三层小楼,能够登高望远或俯瞰,已觉很不一般。而这里,不仅有小楼,更有小山,还有司马台长城可登,形成多层次立体的景观带,气势和格局自然也大不一样。
因此,可以说,古北水镇是一处杂糅南和北的城镇风格,融合山和水的自然样貌,别具特色的旅游度假小镇。 看我俩像不像
排队算我一个 大小不同景,日夜两重天 有大手笔的投资,有大手笔的设计运作团队,古北水镇自是山寨版的古建筑无法比肩的。大处气派规整,小处精致诱人。大景致,如亭台楼阁,桥榭轩廊,包括屋顶的青瓦铺设、砌墙的磨砖勾缝,都规规整整,一丝不苟。小景致,如山墙照壁,门窗桌凳,都十分精致,木雕砖雕一应俱全,搭配讲究。雕梁画栋的彩绘,仿古、做旧的工艺,也都挺到位。 建筑规整
遇到好几拨拍电视剧的,影友丛园要求与几个小战士合照一张 镇内空地种满绿植,房顶和墙壁的藤蔓,或攀援缠绕,或悬垂飘荡。河道两旁,应季的春季花卉,黄的迎春和连翘,粉的桃杏梅,都繁茂盛开,还有丁香的淡淡清香在空气中慢慢飘散。石块砌墙,石板铺路,透着粗犷,据说是附近山区就近取材。 墙上的小姐姐对着这位单反大爷看得出神
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穿越,喜欢穿越的人也不可能总活在古时候。尤其是在智能手机普及后,全民人人都成了摄影师、自拍家,一处景点能否给游客创造足够多的拍照空间,会大大影响旅游体验。这一点,感觉设计者很下了一番功夫,处处给人惊喜。既有可拍古装照的众多古色古香建筑场景,也有影视剧中常见的富含烟火气的民国商业街;既有供情侣秀甜蜜的心形门、花卉背景墙,也有给小朋友准备的卡通壁画和奇奇怪怪的好玩雕塑。就是一段普通的石头台阶,居然也做出了中国风和西洋风两个版本,前者是中国古画中的波涛图案,后者是梵高的名画《星空》。 中国风台阶
在星空台阶前留影,影友云游拍摄
夜晚的古北水镇,像是披上了一层薄纱,越发显得梦幻、迷离。璀璨的灯光,勾勒出建筑的线条和轮廓,让水镇更立体、更棱角分明。晶莹闪烁的虹霓,也大大美化了水中的倒影,让水镇更妩媚、更婀娜。 桥像天上落下的弯月 同一处景点,在日光和灯光的打扮下,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,让人怀疑这是两个串通好了的坏小子,千方百计在骗取哪家姑娘的欢心。桥像天上落下的弯月,水中和天上的星星连成了一片,一艘游船驶过,把河水涂成了一幅印象派的画作。 游船驶过把河水涂成印象派画作 在灯光的映衬下,水镇的围墙、河道,变成了金色、银色的绸带,向山巅、向天际飘荡而去。再看远处的司马台长城,成了一条镶嵌在深蓝色天幕的金线。 围墙像银色绸带飘向山巅 一次穿糖葫芦式的自驾游 影友中有京郊游的达人,自驾几乎跑遍了北京附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、最美乡村、特色古村等。我自己虽然跑得地方很有限,但也感觉,北京郊区长城文化、古村落文化、古堡文化、驿道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蕴含丰富,加之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投资修葺,文化创意力量的引导参与,可看可玩的地方非常多。在达人影友带领下,短短两天半时间,我们游览古北水镇的同时,还跑了附近几处景点,算是一次穿糖葫芦式的摄影自驾游。 好像回到几十年前的上学路上,影友坏妞儿拍摄 古北水镇内有高档酒店,也有特色客栈和民宿,要看夜景,至少应该住一晚。我们因想多跑几处,为了说走就走的方便,就住在了附近的北小口村郝家大院。院内显眼处,有经政府评定给挂的牌牌: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户、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。左邻右舍几乎家家都搞民宿接待。在这里,体验了土炕农家饭,听了主人讲祖上故事,看了院内大字张贴的家族史记。没想到,这儿居然是百十年前的将军府,据说慈禧光绪都住过——故事在乡野,文脉藏民间! 院内挂着大字的家族史记,后山就有残长城
在农家炕头玩一把自掀红盖头,影友坏妞儿拍摄
在村内溜达,只见村外山上有蜿蜒的残长城,村边高处一座城门矗立,上题“古道雄关”。原来,这是古北口镇城北门,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(1378),1933年侵华日军占领古北口后,将其拆毁,2012年修复。镇城周长3200多米,设东南北三门,现仅存北门和水关。 古北口镇城北门
无人机拍的村外残长城,影友如歌拍摄 从北小口村开车不到半小时,就到了蟠龙山长城文化景区的入口,这里属古北口镇河东村。这段长城,因建在蟠龙山上而得名,而蜿蜒的长城也正像一条盘曲的巨龙。始建于明代,砖石结构,夯土填芯。山势并不太高,共有36座敌台。最值得看的是将军楼和二十四眼楼。 无人机拍的蟠龙山长城,影友如歌拍摄
我们还看了北京市级文保单位——番字石刻。这里好像原称番字牌乡,现属密云县冯家峪镇。因为巨石上刻有许多一般人都不认识的古字而得名。经专家鉴定,石壁上的番字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字,其中有梵文、蒙文和藏文,始刻于元代。那这些文字说的是什么呢?原来竟是佛教的“六字真言”。还有一幅大型组字,为佛教的“十相自在图”。 番字石刻已盖棚保护
石刻很清晰,可惜不认识 同属冯家峪镇的黄梁根村,有一片北方少见的野生杜鹃,艳粉色的杜鹃开满一座山谷,非常漂亮。详情请看我前些天发的游记《秘境赏花,野杜鹃惊艳了眼也惊艳了心》。 黄梁根杜娟花谷,人在丛中笑,影友拍摄 |